当前位置:首页 > 焦點

【】中国足球注度男足範誌毅

中國足球籃球不能相互吐槽?媒體 :有關注度才會成為槽點_馮鞏

www.ty42.com 日期:2021-03-16 23:01:00| 評論(已有262529條評論)

文 豐二

中國體育“團結、中国足球注度緊張 、篮球嚴肅、相互活潑”。吐槽但真的媒体活潑嗎 ?

有網友說 ,範誌毅在《吐槽大會》上的有关搞笑程度,不亞於長得跟他相似的才会成为槽点羅嘉良和小沈陽。

最新一期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中国足球注度男足範誌毅 ,篮球男籃周琦、相互郭艾倫 、吐槽楊鳴一起上節目,媒体中國足球和中國籃球罕見地互為“槽點” 。有关

節目策劃得很成功,才会成为槽点範誌毅和楊鳴在舞台上展現了出人意料的中国足球注度演技 ,笑料不斷且不尬  ,把李誕都笑趴 。

有人認為 ,中國男籃和中國足球一樣變得缺少羞恥心 ,才會把那些刻骨銘心的失敗付之一笑 ,這有違體育精神,這是自我矮化。但這個觀點似乎過於嚴肅了。與那些動輒苦大仇深的體育觀相反的是 ,年輕一代除了關心比賽結果,更願意在體育話題裏尋找樂趣 。這種樂趣基於比賽 ,也超過比賽 。

有社會關注度

才會成為槽點

《吐槽大會》不過是近三年的網絡綜藝節目,但針對中國足球的另一檔吐槽大會已經開播30年了。這檔節目叫春節聯歡晚會。

其實中國足球在春晚上的首秀是以“英雄形象”出現的。1988年,中國男足在東京雨後泥濘的草皮上頑強逆轉日本隊 ,首度衝進奧運會 。男足獲得了一個在春晚直播裏給全國人民拜年的機會。

改革開放早期的中國 ,迫切希望得到國際認可,競技體育作為規則最公平的對決 ,似乎最容易完成這個目標 。中國女排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奠定了全民精神偶像的地位 。

中國女排感動幾代中國人  ,女排精神和女排成績至今在延續 。

這是一種樸素的國家體育觀 :贏了即國民英雄。但它的陰暗麵是:輸了即國民狗熊。跌落過神壇的李寧和劉翔曾經深知這一點 。

中國女排一直贏,所以是英雄,男足自1988年之後就長時間輸,吐槽男足成了春晚固定節目。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吐槽”這個詞 。它叫嘲笑、諷刺 、挖苦、揶揄、調侃 、抱怨 。

1990年北京亞運會 ,中國男足在八強戰裏竟然0比1輸給平時瞧不上眼的泰國隊。幾個月後的1991年春晚 ,兩個相聲節目對中國足球開啟群嘲模式。那時春晚相聲是全國最受關注的文藝語言類節目。

春晚相聲的吐槽 ,早早證明足球是中國第一運動 。

薑昆、唐傑忠的相聲《著急》 ,用詞還比較委婉。唐傑忠說:“那你看看足球呀?”薑昆回話:“中國隊幹踢不進球你不著急呀!”牛群、馮鞏的相聲《亞運之最》用詞狠多了 。

馮鞏問 :“什麽最臭?”牛群回答:“中國男子足球隊臨門一腳,那腳最臭。”

馮鞏接著問  :“什麽話最傷人?”牛群答:“有些球迷的話最傷人 ,中國足球隊腳太臭 ,不如回家賣土豆 。”

馮鞏和牛群先後4次搭檔在春晚相聲裏吐槽中國足球,隨後黃宏、郭達、郭冬臨、趙本山等人在春晚小品裏多次拿中國足球開涮。

2008年春晚,迎北京奧運,趙本山在小品《火炬手》裏的對白成了中國足球形象的最廣為人知的注腳:

“什麽運動看著最揪心?”“足球!”

“什麽運動看著更揪心?”“中國足球 !”

趙本山曾經投資遼寧足球俱樂部 ,擔任遼足董事長,算是親身參與過中國足球,所以他的語氣聽起來多了一份無奈 ,盡管並不算幽默。

遼足董事長趙本山也曾深入度介入過中國足壇 ,他的總結陳詞言簡意賅。

春晚這種極具影響力的平台,對塑造中國足球形象當然“功不可沒”  ,所以有足球從業者反感這些藝人拿足球開涮 。但話又說回來,1999年中國女足在洛杉磯玫瑰碗殺進決賽 ,2001年中國男足衝進韓日世界杯,甚至,2010年中國男足在友誼賽裏3比0贏韓國勉強終結“恐韓症” ,藝人們在春晚上也不吝讚揚和追捧 。

不能怪春晚“梗化”了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享受了太多被寄予厚望的紅利 。

反過來說 ,春晚反複吐槽 ,加深了中國足球在民間輿論場裏的存在感,連那些從來不看中國隊比賽的人  ,都知道中國足球不同於其它項目。比如 ,春晚從來不吐槽中國籃球或中國田徑 。

有足球圈內人容易看到春晚吐槽帶來的負麵效果 ,且不能正視世界第一運動最重要的價值——娛樂大眾。這屬於鴕鳥心態  。

印象中 ,春晚已經好幾年沒吐槽中國足球了,中國足球真的一點都不失落  ?網絡綜藝還沒忘掉中國足球,他們真的一點都不欣慰 ?不能在場內滿足觀眾,還不能在場外博觀眾一笑,你的價值就是零  。

曾出現關鍵失誤的周琦和中國男籃也開始淪為全民吐槽對象 ,但中國籃球圈還不能坦然麵對?

號角概念淡化

體育本是文化

長久以來 ,“中國足球”這個概念裏 ,重要的是“中國” ,而非“足球” 。“中國體育”同理。這是狹義的理解,也是現實的窘境。

牛群、馮鞏第一次在春晚吐槽國足的那個相聲《亞運之最》,其實還有個結尾 。馮鞏問 :“什麽話最感人 ?”

牛群答道 :“中國男子足球隊主教練高豐文的話最感人 。他說 :‘是我們傷了球迷的心,隻要他們解氣 ,哪怕拉出去把我們打一頓。隻要別把我們打死  。因為我們還要踢球 ,還要為祖國盡一點我們的微薄之力。’”

高豐文當時就在晚會觀眾席,臉上是老一輩體育人憨厚的表情。那個年代的中國體育隻有唯一的價值觀 :集體榮譽 。所以輸贏不隻是運動的規則 ,而是運動的全部。

高豐文帶領的那支中國隊,曾隻差一步到羅馬(90年世界杯) ,有球迷給他寄上吊的繩子羞辱他。

1996年的春晚現場 ,中國足球是以正麵形象出現的 ,薑昆和戴誌誠說起北京國安隊連續在友誼賽裏贏下歐洲和南美球隊 :“AC米蘭  、阿森納 、佩納羅爾、桑普多利亞 、弗拉門戈,我們中國全贏啦!”這是把北京隊的輸贏上升到了國家輸贏的高度 。

範誌毅當時作為全國聯賽亞軍上海申花隊的一員,出現在春晚上海分會場 。很多年後 ,恒大集團喜好標榜廣州隊代表中國足球在亞洲取得好成績 ,話語體係如出一轍。

1996年 ,率先實現職業化的中國足球  ,是全民聚焦所在。

這種集體語境下 ,中國體育嚴格區分於娛樂,好像總是代表著嚴肅的東西。但有一條悖論顯而易見的:屢敗屢戰,還是有人看 。這說明大家對輸球是能接受的 。

為什麽能接受輸球?答案隻有一個:輸球本身也是一種娛樂 。

人們逐漸發現,所謂輸掉比賽的恥辱,隻是一種煞有介事的說辭。說總是要說的,煞有介事也沒有錯,它是一種情緒渲染 。但體育漸漸露出了娛樂的真相。

久而久之大家意識到 ,競技體育不隻有勝負二元的單一維度 ,其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演出,無非比文學藝術多了一份客觀標準 。

中國足球率先職業化後 ,運動員相繼變得鮮活 ,他們從國家集體份子變成了職業運動員,靠賣技藝為生 。不管是李承鵬對魏群替小隊員擋刀的書寫,還是李毅慶祝主教練下課時對鏡頭說的那句”天亮了“ ,反正運動員成了故事裏的主角 ,中國體育不那麽嚴肅了,從體工大隊時代進入了劇情時代 。

很多年後 ,“屌絲之王”李毅早已與當時下課的主教練遲尚斌一笑泯恩仇 。

中國體育曾經是大國崛起前的號角 ,但其之於中國社會的意義已經隨時代改變 。

2008年之後,中國人已經不再那麽關注奧運會成績。中國遊泳隊在裏約奧運會上拿了幾塊獎牌?忘了 。但記得傅園慧在場邊接受采訪時的純天然表情包和那句成為年度熱詞的“洪荒之力” 。傅園慧那年拿獎牌了嗎?真忘了 。人們開始關注勝負之外的事 。

競技體育世界裏當然還會有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的正能量劇情,永遠會有 ,而且它是競技體育的真正魅力所在 ,但這種劇情隻能是體育內核 ,而非外延。外延一定是泛娛樂,否則更寬闊的職業體育市場概念就不存在 。

雷佳音曾經穿著範誌毅的5號球衣錄綜藝節目,胡歌曾經在微博上喊一句“申花是冠軍” ,在我看來,中國足球應該把自己主動歸為生活方式、泛文化  。這也是我為範誌毅上《吐槽大會》叫好的理由。

一檔綜藝節目裏,演員雷佳音模仿的聳肩範誌毅,簡直太像了。

我不覺得男籃周琦和郭艾倫坐在娛樂節目裏接受吐槽是沒有羞恥心 。我也不覺得天天喊“國家隊利益高於一切”就是上進心。中國體育圈還需要用更多自嘲來消解那些沉重的來自於“中國體育”四字的壓力 。

運動員娛樂大眾

從會說話開始

不是要給《吐槽大會》打廣告 ,但它確實給運動員提供了一個說話的舞台,哪怕那些詞是設計好的  。

語言表達一直是中國運動員的超級弱項 。但它對一個人的形象而言何其重要——運動員在比賽裏發揮出色 ,在賽後采訪的話筒前卻隻會拘謹地說幾句謝謝隊友努力之類的客套話  ,然後用“吧”字做每一句話的結尾 ,顯得無所適從 ,觀眾就會質疑 :這人到底有沒有思想 。

沒有思想 ,談什麽江湖恩怨,說什麽運動美學。如果說不出“天亮了”,李毅就隻是一名普通羅圈腿前鋒 。

孫楊的成績 、寧澤濤和劉湘的顏值 、傅園慧的“放肆”,一度讓中國遊泳隊爆紅  。孫楊參加過《吐槽大會》,那期他說得其實不好笑。他說“霍頓,蓋伊,你們遊得更快一點 ,就能喝到我美味的洗腳水了 。”這樣的話雖然能割到民族主義情緒的流量 ,但有些不雅 。孫楊有運動天賦  ,可是身邊的人總顯得沒啥天賦,幫不了他什麽 ,還幫倒忙 ,包括這位文案 。

同樣是說話,有人說話會減分 ,有人說話會加分 。中國運動員雖然長期受關注,但也長期缺乏麵對大眾說話的經驗,不敢做輿論場的主角  。就像拿到20個世界大賽冠軍的林丹做客《吐槽大會》時諷刺中國男足的那句話:“運動員還是要靠成績說話  。”

這麽說當然對,但嘴巴要對得起成績才行。比如 ,姚明的得體和風趣就配得上他的身高。

林丹也曾在節目裏吐槽國足及自嘲 ,發揮也不錯 。

《吐槽大會》雖然設計好了台詞 ,但參演者臨場的發揮也很講究  。範誌毅的發揮渾然天成  ,這跟他本來就習慣性做主角有關,他在上海媒體  、央視、英國媒體麵前侃侃而談已習以為常 。

這次的文案設計 ,恰是基於2013年他接受上海五星體育采訪時的一段即興回答 。當時範誌毅剛踢完一場野球 ,被問怎麽看中國隊1比5慘敗給泰國隊 ,他滿頭大汗地說出了一段誠實的 、充滿憤怒情緒的 、有些逗趣的話 ,比相聲小品演員的台詞更有感染力 。

雖然範誌毅退役後在教練專業上沒有什麽大成就,但我覺得曾經的“中國隊長”也在用另一種方式為中國體育從業者做表率——

他可以告訴所有中國運動員  ,麵對鏡頭說話跟訓練比賽一樣,也是演出的一部分,不管是綜藝舞台還是賽後混合采訪區,所有細節都在展示你和你所從事的行業的魅力。如果體育圈連這一點娛樂責任都回避 ,那就太對不起關注度了 。

很多人不知道,“亞洲足球先生”範誌毅的英語非常流利 。

新中國最初的領導人曾給抗日軍政大學設計過一句著名口號 :“團結、緊張 、嚴肅、活潑” 。

某種程度上 ,中國體育在和平年代一度扮演類似於抗日軍政大學的角色,這句口號用在其身上合適不過  。很團結,很緊張,很嚴肅。有人反問,怎麽能既嚴肅又活潑?範誌毅和楊鳴參加《吐槽大會》就是活潑 。中國體育前幾十年都隻有前三個詞,現在終於有些“活潑”了  ,是好事 。

很多從業者嚴肅地認為中國體育不能“娛樂至死”。哪有這麽誇張 。我覺得“不娛樂就死了”更悲哀 。

稿件來源:新周刊

免責聲明  :文中圖片 、文字引用至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

Tags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