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還記得《三十而已》的太太圈嗎? 富太太的圈子裏最簡單粗暴的battle方式是“拚包”。 而昨晚
,比更看了這部《陪你一起長大》後發現,刺激相比拚包 ,然妈女人們更拿手的妈圈是——拚娃! 以下這四位媽媽是媽圈天團的成員們 職場媽媽——蘇醒 。 工作中業務能力超強
,太太圈拿獎拿到手軟。比更 生活中是刺激一名逐漸趨向“雞媽化”的媽媽,開始為孩子將來的然妈學習環境著急 給孩子的升小學做準備 ,提前進行家庭教育 目前正在適應由職場精英到“雞媽”的妈圈轉變
。 全職媽媽——林芸芸。太太圈 表麵上是比更有顏有錢的全職太太,實際上每天工作量堪稱“別墅打工媽”。刺激 做家務端茶倒水,然妈擦地煲湯,妈圈樣樣全能 。 育娃輔導功課+心理激勵,必不可少。 整日還要因達不到輔導女兒的KPI而被老公訓。 可謂是比全職場媽媽還忙到團團轉 。 二胎媽媽——何景華
。 二胎家庭煩惱多 ,說的就是她。 既要處理大女兒的青春期 ,又要抓好小兒子幼升小階段的家庭教育
,幾乎把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為了管教好皮孩子 ,每天無數次向抓狂的邊緣試探
。 離異媽媽——沈曉燕
。 是最強兼職媽媽 ,也是媽圈的豁得出去一號選手 。 隻要是為了兒子的教育 , 問學區時被擠得摔倒?沒關係 。 前夫三天兩頭搞事情?忍他
。 一句話 :苦自己OK,絕不能苦孩子教育! 而這 也是每一位媽圈媽媽的常態 。 蘇醒的早晨,恨不能分身成兩個人,一個送孩子去學校,另一個跑到公司見客戶。 林芸芸的24小時 ,孩子在家時要顧娃
,老公在家時要兩者兼顧 。 還有沈曉燕
,因為工作太忙 ,隻能讓兒子跟著在超市裏寫作業 。 越看越發現,媽圈裏的媽媽們太不容易了,一個個為了抓好娃們幼升小的教育,全方位都超級拚! 那麽接下來問題來了,媽媽們怎麽拚才能成為媽圈C位呢? 媽圈C位攻略一 :要深諳凡學之道。 沈曉燕責怪兒子說
:“就知道看書”
。(此處責怪=驕傲) 林芸芸說上什麽學校這種事,“我也沒有太多的注意”。(我們家娃優秀到不用我擔心) 然後蘇醒又說 :“我兒子是我的動力源泉”
。(他就是墜棒) 無論話裏話外
,媽媽們都要爭做凡學氣氛組的最強音
。 媽圈C位攻略二
:日常營業不可少 。 不管各位媽媽私下關係如何,但身處媽圈關鍵就是要和大家搞好關係,做最好人緣的媽媽。 打電話時,可以隔著屏幕翻白眼 But!說出口的話
,一定要各種嘴甜
。 前一晚還圍觀了家長群裏的吵架開撕 But!第二天約下午茶時 ,要裝作什麽都沒發生過
。 就連進個家長群都各懷心思。 林芸芸想的是可以從家長群裏打探點消息, 何景華拉林芸芸進群想的則是向讓她出頭
。 感覺一旦為了拚娃開始明爭暗鬥
,每個媽媽都有做“戲精”的潛質
。競爭真的蠻激烈…… 媽圈攻略三 :要會交際懂方法。 媽媽們勤聯絡
,各種消息早掌握 平時媽媽們互相打個電話啦,見麵一起加進家長群啦 有關孩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事,以及其他家長有哪些想法,通通可以快速get! 家長群裏不要發語音開戰,不然會分分鍾讓家長群變吃瓜群 相信這一點蘇醒和沈曉燕深有體會
。 明明是兩個人的battle ,一個沒忍住就變成了在群裏火力全開正麵開剛。 不過畢竟是家長群
,發語音這種操作有點欠妥了…… 想對媽媽們說,不想被隔空翻白眼
,切記不要發語音啊! (仿佛看到了同款收到語音的自己) 說實話,原本剛看這部劇時,沒想過媽圈裏有這麽多學問
,如今兩集看下來,竟有點變成媽圈小靈通了 。 追這劇,圈外人可以看媽圈入門手冊漲姿勢
,圈內人同樣能從雞媽們的迷茫中得到思考。 比如
,媽圈想平衡事業和家庭有多難—— 邊工作邊顧家的媽媽,聽起來很完美 ,可實際上很少人能做到兩者兼顧 。 因為事業和家庭難免會出現時間衝突,總會有像蘇醒這種分身乏術的時候,最後隻能把孩子帶去公司。 又比如
,媽圈需要為孩子規劃從何時開始努力—— 培養孩子是從家庭期開始抓教育 ,讓孩子努力全方位發展
,正確呢? 還是應該用快樂教育法 ,讓孩子什麽時期就幹什麽事,正確呢? 像這些媽圈需要思考的話題,這部劇融合進去了不少,而且都是生活中比較接地氣的問題 雞媽該怎麽拚才能贏,有 媽圈之間相處攻略,有 媽媽們麵對家庭與工作的兩難,有 就,真的蠻適合新手父母們看看
,還沒做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提前了解下媽圈! 大家都是第一次進入媽圈 ,誰也不比誰多很多經驗
,但成為媽媽就是一條不斷探索的過程
。 就像蘇醒會迷茫、林芸芸會犯錯、何景華和沈曉燕會踩雷一樣 ,但那又如何?她們都在很努力很拚地成為“媽圈頂牛”! 不知道後麵當孩子們邁入學校教育後
,又會出現哪些問題
,媽媽們會如何過關斬將呢? 媽圈文化,值得繼續了解起來 ps:最後來問個小問題:上麵提到的媽圈用語“雞娃”比“太太圈”更刺激的太太圈竟然是…“媽媽圈”
2021-03-30 09:34:43 來源: 責任編輯
: lyz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