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端午檔
,太拉胯了
。也服 多達十幾部電影,到抄得烂居然沒有一部票房過億的也服。 說到底 ,到抄得烂還是也服由於整體質量偏低 ,爛片較多 ,到抄得烂缺乏吸引力。也服 如果讓魚叔選出一個代表吐槽的到抄得烂話
。 那一定還得是也服它—— 《陽光姐妹淘》(中國版) 魚叔想到過它口碑會撲街。 但沒想到票房也會這麽撲。到抄得烂 上映6天票房才6千萬。也服 可見
,到抄得烂大家對於這種國產翻拍 ,早已失去了信心。 翻拍韓國的國產片 ,這不是第一次了。 這次稍稍有點不同
。 以往翻拍的對象,大部分在國內名氣不大 。 可能很多觀眾都沒聽說過原作
。 但《陽光姐妹淘》的韓國原版實在太過經典
。 在豆瓣上,有超過50萬人評價,打出了8.8高分
。 好過98%的喜劇片,豆瓣TOP250位列134。 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同時將女性友誼 、個人成長和時代轉變這三大要素完美融合。 再配合上適當的笑點和韓式煽情,兩個小時看完也是意猶未盡。 即便是看過許多年後,也能一瞬間回憶起其中的動人情節
。 魚叔在看之前,本抱著一丁點希望
。 想著好歹有劇本的底子在,應該不會特別糟糕。 或許,沒看過原作的觀眾 ,能感受到一點新鮮。 但隻要你看過原版,就一定會像魚叔一樣—— 全程如坐針氈,內心毫無波動 ,更是擠不出來一絲笑容和淚水
。 果不其然,豆瓣評分4.9,且持續下跌中
。 翻拍經典,對於很多導演來說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也不知包貝爾是得了什麽膽,非要迎難而上 。 明明上一部導演處女作《胖子行動隊》才撲得不成樣子 。 在豆瓣上評分隻有4.2
。 這次他又做了什麽? 問題是: 他什麽也沒做。 劇情照搬,人設照搬
。 就連運鏡、構圖也完全照搬。 拿開頭來說吧
。 同樣是以鬧鍾響為開始
,女主起床
,做早餐,照顧老公孩子 。 中途照鏡子,撫摸魚尾紋,感歎自己的衰老
。 全部忙碌完後看向窗外的女學生,欣慰一笑,片名慢慢浮現。 和原版的開頭不能說是相似了,隻能說是一模一樣 。 逐幀翻拍,真的有必要嗎? 接下來更糟。 大家一定有印象
,原版中主角一行人上的是女校,而且故事發生在韓國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下。 所以她們在班上搞小團隊,甚至到外麵和別的女校小團體約架,都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 ,也屬於韓國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而國內版,除了將時間改成了1997年,還將女校改成了不分性別的普通高中 。 其他劇情依舊按照原樣來。 幾個女生照樣搞小團體 ,照樣約架
。 這就完全脫離了國內大多數人的青春經曆 ,也就難以引起共鳴
。 要知道 ,翻拍絕不是照葫蘆畫瓢
。 由於國情不一樣 ,文化不一樣,時代也不一樣 。 導演最重要的功課 ,就是要對原劇本進行本土化改造。 可包貝爾這次翻拍
,卻把本在韓國非常合理的劇情,原樣安插在國內 。 這一切都變得極其違和
,極其失真。 糟糕的
,不僅是情節照搬。 還有照搬情節之後,製作水準上的全線下滑。 首先,全片充斥著浮誇爛俗的審美
。 服化道這些粗糙也就算了。 一回到中學時代,就是刻意的滿屏濾鏡。 一到男神現身 ,就是打光提亮 ,身體力行「帥得發光」。 一要表現女主內心小鹿亂撞,就是空降粉紅泡泡雨
。 原版中男神悄悄為女主戴上耳機,致敬經典愛情片《初吻》的神來之筆。 反倒不見了蹤影。 其次
,瘋狂堆砌時代符號
。 原版這方麵做得好? 那我就替換加進一步填充。 小虎隊,香港回歸 ,單田芳說書,張震講故事……你方唱罷我登場
。 抱歉
。 單純堆符號誰不會,關鍵是要融入到劇本裏,而不顯得生硬
。 就拿占大頭的歌曲來說。 歌選的一般
,放的更是一般
。 大部分時間金曲串燒的都是當時兩岸三地的流行歌曲
。 可對位於原版中《Sunny》的,卻又是《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這首英文歌。 試問
,這首歌在那個時代到底有多少國內中學生聽過? 真的太割裂了! 而最讓魚叔怒其不爭的
,還是主題的表達
。 原版真的隻是一部青春片嗎? 上文已經提到
,它不僅是刻畫青春,還呈現出了韓國二十多年來的社會變遷和階級分化。 這才是最精髓的地方。 比如原版最經典的段落,陽光姐妹們第二次約架。 這一幕和當時韓國如火如荼的民主化運動結合在了一起 。 既提供了大場麵 ,也是對青春期熱血情緒的交代。 再配合上女主哥哥的人設 ,同情工人階級的他也是運動的一分子。 僅僅通過一條輔線
,就勾勒出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狀況。 國產翻拍也拍攝了這個片段,但整個背景換成了城管大戰小販。 而哥哥的人設則變成了搖滾青年。 曆史被偷換成一場鬧劇,這就完全丟失了社會表達。 還有一點
,原版電影中富含了非常鮮明的女性主義色彩
。 原版中 ,姐妹團中的毒舌女一角,人到中年遇到老公出軌。 她為了反擊
,自己也出軌。 來嘛,互相傷害,互剛。 這才符合她的人設。 而在翻拍版中,老公為她在三亞買了套房,送了輛跑車
,她就選擇了徹底原諒。 這三觀,也是沒誰了! 在以女性主題的電影中看到這麽一段處理
,真的引起生理不適。 而結尾一場葬禮戲,更是把魚叔尬得腳趾頭繃緊。 看著幾個沒有碰撞出一點火花的角色上演葬禮跳舞的名場麵,真的無法喚起任何感動的眼淚
。 毫無疑問,《陽光姐妹淘》此次的翻拍實在差勁。 但你真以為包貝爾不明白拍得差的原因嗎? 其實人家門兒清。 在采訪中
,他自己就說: 「我(做導演)太新了,拍《姐妹淘》這樣的電影,不是找死嗎?你怎麽拍都會被罵
,拍得跟原版一模一樣你會被罵 ,大家說那你為啥要拍?但你不按照原版拍 ,也會被罵,大家說人家拍那麽好,你改得什麽玩意?」 既然如此 ,明知會毀經典
,為什麽還要一意孤行呢? 因為在國內,翻拍就是最簡單又最來錢的途徑,尤其是對於沒啥能力的創作者來說。 更別說連版權都不想買的也大有人在。 大量翻拍之下 ,隻有個別能夠票房口碑雙豐收 。 但更多的
,還是淪為了炮灰 。 比如說2017年上映的《追捕》。 原版電影在上世紀70年代風靡全中國。 新版導演請來了吳宇森
,夠大牌了吧。 還有中日韓三國影星參與 。 大導演+國民IP+國際化
,應該是爆款了吧。 可惜,最後還是落得個票房慘敗,豆瓣評分4.5
,老吳名譽也毀於一旦。 拜托
,就算國情不考慮
,時代也是在進步的啊! 都7102年了 ,《追捕》所講的故事真的已經過時了。 翻拍要想成功,須得做好兩點。 第一 ,選好文本 。 就拿《陽光姐妹淘》來說
,雖然它的劇本確實牛x。 但它的國家特色和時代性過於明顯,從根上來說就不適合翻拍。 因此 ,即使是評價還算不錯的日本翻拍版 ,也離原版相去甚遠。 日版《陽光姐妹淘》 第二 ,做好本土化改編
。 一定要根據國情好好進行改編,避免水土不服
。 絕不能因為有現成的劇本
,就偷懶了
。 還要與時俱進,避免與時代脫軌
。 原封不動的搬運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魚叔舉兩個比較成功的翻拍案例。 一個是今年賀歲檔的《人潮洶湧》
,它翻拍自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 雖然口碑有爭議,但它對原作大刀闊斧的改編是值得肯定的 。 最終票房的表現
,也對得起這份勇氣 。 《人潮洶湧》 另一個是早些年的《十二公民》,它翻拍自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 。 這片年代久遠 ,而且兩國的法律體係不同,翻拍難度極大。 但《十二公民》巧妙地將片中的人設和細節都和國內狀況貼近。 成了一部國產高分代表作,叫人佩服。 《十二公民》 當然,話說到最後 。 魚叔還是希望在國內的電影市場中越來越少看到五花八門的翻拍 。 翻拍雖然也需要能力。 但原創卻更值得支持
。 畢竟,故事到底具不具有本土性,大眾是否喜聞樂見,隻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 中國好故事明明那麽多。 耐下心來好好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優秀劇本,比什麽經典翻拍都要強 。8.8到4.9,到抄得烂抄得這麽爛,也服也是到抄得烂服了
2021-06-17 15:28:33 來源: 責任編輯
: lyz086